“快点吃,校车马上来了!”
“这么晚了,作业怎么还没做完?”
“刷牙洗脸这么慢, 饭菜都冷掉了!”
这样的对话,是不是既有场景感,又很熟悉?孩子厌烦这样的唠叨,爸爸妈妈也厌倦了每天反复说同样的话,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孩子拖拉磨蹭的问题呢?Joyce老师为大家解读分析孩子拖延症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Joyce老师
美国正面管教协会认证家长讲师
亲子教育高级指导师
英孚教育任职9年,深耕教育行业15年
2019年新加坡营地总领队
6周岁半男孩的妈妈,9月幼升小
其实搞定孩子的拖拉磨蹭,是没有灵丹妙药,时间管理的本质管的不是时间而是人,因此我们不只是解决孩子拖拉磨蹭,而是着重培养孩子的能力,希望孩子能够拥有自律,计划性强,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孩子的拖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泰坦尼克撞了冰山,导致船沉,是因为船员们只看到冰山露出的小角,并没有意识到在海面下的冰山远大于露出的那一角,撞到了石礁导致船舱进水无法弥补。同样的,孩子拖拉只是问题的一小部分,下面还有更深层原因是等待家长们探究与分析。
比如,有些孩子觉得做完作业,家长还会继续布置,那就索性拖拉到最后一刻才把作业写完,这样就不用做爸爸妈妈布置的作业了;又或者有的是孩子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做事慢;也可能因为爸爸妈妈一直唠叨说你怎么这么慢,导致孩子丧失信心不相信自己有能力等等。确实这些都会是孩子拖拉的原因。
每个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我们要善于观察找到孩子拖拉的真正原因。我们也要了解孩子年龄的发展特点,给予合理的期望和符合他年龄的指导,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解析几个最常见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一起有针对性的分析,帮助孩子找到这种培养能力的方法。
原因一:生理原因
生理原因最重要指的是年龄的影响因素,举个例子,您是否观察过2-3岁孩子的洗脸过程?
您是否观察过2-3岁孩子的洗脸过程?
小朋友会先把小手放进脸盆浸一浸,感受下水凉凉的或者热腾腾的温度真舒服,然后他把水捧起来,又感受到水从指缝中流出,好好玩呀!一次不过瘾再来一次,甚至,他还会尝试把水盆里的水倒掉,哗啦一下乐的哈哈笑,还会好奇地盯着这个水全部的流进下水道,瞬间消失,整个边洗边玩。
再想象下,如果这时旁边站着一个要赶时间送孩子上学还要上班的妈妈,她看到这一幕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但根据儿童年龄发展的特点来看,这是非常正常的,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尤其是三岁以前,右脑占据了主导地位,右脑是管理情感的,非语言的,经验化的,在孩子们还没有掌握用逻辑和文字来表达感受的能力时,他完全“活在当下”。
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随着孩子的年龄长大,我们究竟要怎么有阶段有目的的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这是基于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而设定的,埃里克森把人生分成八个重要的阶段,这个表格主要聚焦在从幼儿到儿童时期的三个阶段。
下表是学龄前3~6岁孩子发展阶段时间管理表
基本上孩子在幼儿园阶段重要任务就是独立,所以家长可以去培养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感受到“我能做”。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去探索的需求,比如说你会发现孩子会想要去做任何帮助家长的事情,再比如说自己洗澡或者自己选喜欢的书,自己穿衣服等等。这时,家长要去鼓励孩子做出一些选择,确保孩子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同时在时间管理上,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我们可以做得更多,我们可以教孩子认识时间,然后在一些生活的小事上去共同设立时间的界限,然后去培养孩子预估时间的能力,当然也可以通过一些游戏的方式,在很多跟他有关的小事上通过提问培养孩子对时间产生观念。
原因二:孩子能力不足
第二个孩子会拖拉磨蹭常见的问题就是他能力不足,在很多事情上他们没有学习过,换句话说能力还不足,就好比我们去用没有经过训练的左手写字,一定写不好。这时候孩子需要的是什么?——训练。
第一步、我们做孩子看
做正确的示范给孩子,同时可以一边做,一边讲给孩子听为什么这样做,让孩子容易理解。
第二步、我们跟孩子一起做
当孩子看明白以后,我们就可以邀请他一起来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也别忘了适当的点拨、纠正。
第三步、孩子做我们指导
这一步的区别是当孩子尝试去独立做的时候,不是听之任之,而是在旁边陪伴还有观察,必要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去引导指导或者是帮助孩子。
第四步、让孩子独立做
信任是孩子的第一需要,当孩子认为已经掌握了技能,我们就应该完全放手,去做自己的事情。在放手之前甚至还可以鼓励他,妈妈看到你自己已经学会穿衣服了,或者说我相信没有妈妈陪在身边,你也做得到。
通过这样的4步,我们就可以培养孩子的能力,更培养他的信心。“孩子在许多日常的任务中都需要明确的训练,如果我们不花时间去训练培养孩子,我们就会花更多的时间去纠正未经训练的孩子。”
在我做海外总领队的经历里,我对于6-9岁的新加坡营孩子的变化,印象是非常深刻的。从第一天被海外领队投诉孩子早上迟到不按时用餐和乘坐大巴,到第三天开始,特别是男生会早早的等候在餐厅前用餐,准时报到,领队给到孩子们哪怕是任何一个小细节的鼓励,孩子都会被激励得到信心。这样的变化都是肉眼可见的,在家里父母没有时间训练的,在外由领队老师承担起责任进行训练。
原因三:意识缺失
第三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孩子缺乏对于时间的意识以及主动管理时间的意识。
对孩子来说让他去体会专注带来的效果,是一个新的开始,在海量作业没有来袭之前,让孩子向好习惯不断的挺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到的是珍惜时间,提高效率的意识。
第一步、教孩子认识时间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对时间的感知可能还停留在心理时间层面,我们可以通过沙漏、计时器、手表以及番茄钟帮助孩子认识时间,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时间循序渐进的训练,因为儿童集中注意力时间是有限的
第二步、变“催促”为“时间反馈”
把催促变成了告知和提醒。比如说现在是早上7:20,离我们出门还有10分钟,我们还有哪些是需要完成,加油!这种方式是不带情绪的时间反馈,能够更有效的帮助孩子增强时间的观念。
第三步、设立时间限制:时间预测小游戏
跟孩子一起约定做每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然后用计时的方法去帮助孩子感受到速度,慢慢地他就能够比较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地完成,小时候对于刷牙吃饭之类的事情有时间概念,长大了对于写作业他自然就会有概念有规律。
原因四:心里对抗
心理对抗是孩子感到被强迫或有被控制的感觉,而产生逆反的心理。孩子更希望有自主的权利。
接下来我要为大家介绍正面管教的一个工具,叫时间惯例表,通过跟孩子一起建立惯例表的过程,帮助孩子独立思考,培养自信,学会尊重,那么建立时间管理表有几点要点呢?
第一,彼此尊重的心态和让孩子真正的参与。如果当我们邀请孩子做惯例表,他的第一个反应是我不要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在平时是不是对孩子控制的比较多,所以导致孩子可能会第一时间就抗拒。
其实制定惯例表的整个过程,我们跟孩子是一起制定,一起执行,也一起修改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格外留意我们的目的,我们是想借着惯例表去控制他,还是启发他的自主意愿和能力。当大人尊重地让孩子参与制定计划,他们会更愿意去做事情。
第二,就是有界限的自由。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和善与坚定并行,我们要引导孩子逐渐理智地做规划和安排自己的事情。有自由当然也有界限,家长需要底线清晰,在过程中尊重,我们早就达成了一些约定,比如说几点需要睡觉,或者家里看电视的次数的约定,这些是有界限的许可,他的年龄越大我们就放手越多。
第三,不奖励也不唠叨催促。如果孩子没有执行,可以询问“你的惯例表上下一项是什么?”来代替唠叨。所以有的时候忍是我们家长需要修炼的基本功。另一个方法是不要去奖励孩子,奖励会带走能力感,奖励剥夺了孩子体会,“自己做到了”内在价值感的机会,反而会使孩子过分依赖于外部奖励,到最后他会为了奖励来做一些事情,而不是自我管理。
第四,惯例表是有灵活性的,有很多家长说制定了管理表,但孩子不照做。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需要要引导孩子关注解决问题,而不是轻易放弃。当他自己意识到需要调整,他自己又参与调整,他还做到了,这就是慢慢学会理智思考,慢慢学习规划的机会吗。
第五是要关注长期效果,惯例表确实只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可能被用来培养孩子的自律,也可能变成家长控制孩子的一种方式,它关乎于我们的初心,我们跟孩子的关系以及我们的目标。无论是制作还是执行,它都不是用来控制孩子的工具,重要的在于孩子可以从中学到什么,这比惯例表本身更重要,而作为我们家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孩子能够自立。
希望以上的方法,能够真正的帮助到家长,不仅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同时还能够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最后,送一句话给各位家长,“道可顿悟,事须渐修。”时间管理是我们跟孩子长久的修炼,让我们先一起跨出这第一步,给孩子信任和机会,花时间训练给他思考和练习的空间,然后再逐步放手。